38家險企51次股權變動全記錄,5股資本洋流攪動江湖丨年終盤點②
摘要: 有人懷念2015年的保險業,那時候個別險企財大氣粗,在資本市場頻頻舉牌,保險業迎來高光時刻,保險牌照價值驟增,各類資本跑步入場,排起長隊申請牌照,隨著市場主體的增加,對各類保險人才的需求大增,
有人懷念2015年的保險業,那時候個別險企財大氣粗,在資本市場頻頻舉牌,保險業迎來高光時刻,保險牌照價值驟增,各類資本跑步入場,排起長隊申請牌照,隨著市場主體的增加,對各類保險人才的需求大增,市場上的人才流動加劇,隨之而來的是收入水平的水漲船高。
如今5年時間過去,保險業人氣不復以往,資本的潮水也快速退去,多家曾高調官宣籌建保險公司的機構先后宣布退出,那些已經入局的,也慢慢懂得保險特有的經營邏輯,“大干快上”,把保險公司當“提款機”的夢終于蘇醒。
當資本逐漸回歸理性,市場主體股權價格也開始更多反映其真實價值,『慧保天下』年終盤點的第二篇,聚焦一年來的股權變動,及其背后反映的行業發展趨勢,以及資本新勢力。
可以看到,互聯網資本依然是市場熱點,對于金融牌照也依然垂涎,騰訊、滴滴、聯想、水滴等先后入局。
也可以看到,在嚴監管、回歸本源的導向下,這一年,一些保險公司股權似乎成了燙手山芋,其股權公開進行掛牌轉讓、引資,卻無人問津。
外資也成為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,隨著保險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,外資正加速在國內的布局。安顧、安達、三井住友等悉數加碼。
據『慧保天下』統計,2020年共有35家險企發生51起股權變動,其中24起為持股比例5%以下股權變動,5%-10%之間的有8起,10%-30%之間的有10起,30%以上的股權變動也達到了9起。
與2019年相比,雖然發生股權變動的險企數量有所下降,但大額股權變動、引入新股東增資事件明顯增多。
01
騰訊、滴滴、水滴入股直保公司,互聯網資本再度進擊
與往年收購中介牌照不同的是,2020年,互聯網資本再次向保險公司發起“猛攻”,謀求直保牌照。比較典型的是騰訊牽頭三星財險增資擴股和滴滴、聯想獲批入股現代財險。此外,水滴也曾試圖通過收購北京通宇世紀科技的方式曲線入股安心財險,據說卡在監管審批環節,至今遲遲未獲批準。
顯然,經過多年浸淫后,保險中介牌照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資本需求,希望以更直接的方式,參與到保險公司的經營中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2020年,是對互聯網平臺強化監管的一年,“反壟斷”已經成為一個關鍵詞?!?a href="http://www.go2weightloss.com/gegu/688688/" target="_blank" title="螞蟻集團(688688)股票分析,新聞,資金流向,財務數據" >螞蟻集團(688688)、股吧】上市前三天被約談隨后暫緩上市,而最新消息顯示,一行兩會、外匯管理局再度對其約談整改;《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(征求意見稿)》的出爐,以及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等涉嫌壟斷行為進行立案,也都是值得歷史銘記的事。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直接提出,“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將成為2021年重點工作”。
02
多家保險公司股權公開掛牌無人問津,市場趨于回歸理性
『慧保天下』此前曾在《從千億到百億!保險業增資額大減,險企發債、轉型兜底償付能力》一文中提到,保險業2020年險企增資額明顯下滑,實體經濟不景氣,股東開始回歸理性,在股權層面也有同樣的體現。
據統計,2020年有中華聯合財險、亞太財險、民生人壽、國寶人壽4家險企公司因股東債務問題被拍賣,至今無人接盤;人保財險公開掛牌東海航運40%股權,華農財險3家小股東共計掛牌11%股權,燕趙財險公開募資30億元,讓渡公司59.7%股權,也都至今無實質性進展。
更有甚者,原定第二大股東【中裝建設(002822)、股吧】(002822,股吧)突然宣布終止入股,昆侖健康股權問題再一次成為待解之謎。
股東回歸理性,意味著增資難度的加大,除通過發債暫時緩解償付能力壓力之外,通過改變業務結構,提升業務價值,減少償付能力占用,甚至釋放資本余額,提升償付能力,成為必然選擇——保險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已經生變。
03
安顧、安達、三井住友跑步入場,外資調整布局
擴大對外開放是近年來金融業的重要舉措,在保險業,取消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、首家外資保險集團、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司、首家外資專業養老保險公司等成為對外開放的標志性事件。
2020年,外資在保險業布局也不斷加碼。安達持續加碼華泰,距絕對控股僅一步之遙,日前又有消息曝出上海安達保險或將注銷,整體并入華泰集團。另外兩家朝著集團化疾馳的外資險企則是德國安顧和三井住友。德國安顧在持股德華安顧人壽以后,又戰略入股泰山財險;而三井住友在財險公司已落地中國多年的情況下,又以32億元完成收購康聯集團所持交銀康聯37.5%股份,集團化架構也漸明顯。
也有一些外資險企對在華業務布局進行調整,例如,隨著中法人壽增資方案獲批,法國國家人壽退出大陸市場;德國安聯抽身太保安聯健康,但作為首家外資保險集團的安聯中國早已獲批開業,旗下中德安聯人壽、京東安聯財險“一產一壽”架構已成。近日,安聯中國宣布增加12億元注冊資本,進一步布局大陸市場。
04
股東內部資源整合,所持股權騰挪加速
今年間,保險公司股東內部的資源整合也明顯增加,子公司母公司之間、兄弟公司之間股權騰挪屢見不鮮。如中國中鐵(601390,股吧)將所持恒邦財險20%股份轉至中鐵資本,山東能源集團旗下多家礦業子公司所持泰山財險6.41%股權整合至創元投資等。從數量看,尤以中華聯合財險和泰山財險先后進行3次股權整合次數最多。
05
摩根大通反復增持減持中國平安(601318),國際投行短期財務變現
除了權益投資外,以投行為代表的短期財務性投資更多通過高位賣出,獲取投資收益。尤其是在港交所,國際投行短期買入賣出套現行為多次上演。據不完全統計,在2020年,僅中國平安的“死忠粉”摩根大通一家就反復增持套現高達20次。其他國際巨頭貝萊德等也在港股內資險企方面有著類似表現
2020年摩根大通增/減持中國平安H記錄
附:2020年險企股權變動統計
< END >
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:慧保天下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互聯網立場。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請自擔。
財險,保險業,保險公司
